多丝成线,众木成林
凌冬深夜,酒店医疗防疫组的电话骤然响起,响亮的铃声打破了午夜时分的平静。在得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出现发热情况后,医疗防疫保障组组长郑思道立刻对志愿者进行细致的问诊和慎重研判。在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疾控中心后,郑思道组长严格按照发热病例应急处置流程,组织医疗组成员分工协作联系对接医院和急救中心转运车辆,对发热志愿者进行闭环内转运排查,并协调安排好该发热人员的转出及同住人员的隔离工作……
郑思道在转运非发热患者前与120交待病情
荣康宁在深夜转运患者后进行消毒
如此紧急而繁忙的夜晚,只是我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郑思道和护师荣康宁,在冬奥保障点承担闭环管理医疗防疫保障工作的数十个夜晚之一。虽然仅百余字就记述了这一晚,但在这井然有序、团结高效的协作背后,是他们花费数百小时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数十次的演练。
郑思道(左一)对酒店消毒进行巡查
荣康宁进行物资准备
1月4日,郑思道和荣康宁正式进驻酒店,开展实体化办公,为接下来的闭环保障工作进行培训和准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发热待查患者转诊流程等相关方案的制定;细化各领域工作流程,一遍又一遍地开展桌面推演,反复模拟演练各类应急预案……4名医疗防疫组组员和相关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使这支刚组建不久的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为在冬奥赛事服务中提供坚实的保障夯实基础。
荣康宁进行药物配送
郑思道检查核酸采样工作
1月22日,闭环医疗保障工作正式开始,24小时待命,随时为大学生志愿者给予及时诊疗;为身体不适的人员提供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每日例行核酸采样并统计数据;核对物资并做好分类记录和使用记录;检查并准备好医务室和隔离室所需物品;对指定房间和器械进行消毒和记录;为保障组和酒店工作人员配送药物……这些环节充实了郑思道和荣康宁闭环期间的每一天。
王微日常上报工作
张平移出前整理物资明细表
张平、王微张贴医疗防疫温馨提示
同他们一样的还有我院呼吸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微和护师张平参与的另一组酒店医疗防疫队伍。自1月20日开始闭环工作以来,王微和张平时刻为五棵松冬奥场馆的大学生志愿者安保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微、张平日常清点、核对药品
王微、张平在转运患者后消毒
工作开始后不久,短短3天内便有2名志愿者出现发热症状,3名志愿者患上了感冒,在对几位志愿者进行及时诊疗,并严格遵循发热病例应急处置流程完成相关工作后,王微和张平却仍无法安心。组员们纷纷变身成“福尔摩斯”,深入“案发现场”追根溯源,一定要查出志愿者们感冒发热的原因。终于,在大家细心的观察下,“案件”渐渐水落石出。原来,大学生志愿者们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正是身强体健的年纪,所以常常身着短袖,或光脚穿着拖鞋在生活区走动;安保工作需要在室外或大门口开展,而夜班志愿者的工作时间通常是0时至7时,正是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候,寒气袭来,一部分人便染上了风寒。在向工作组组长汇报后,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立即为志愿者们增加保暖措施,送来红糖姜茶、帽子、暖宝等;而组员们也从“大侦探”又切换成了“老婆婆”,一看到有志愿者衣着单薄,便追在身后督促他们注意防寒,多穿衣服……
随着冬奥会的圆满结束,两组医疗队也顺利下线隔离。谈起在保障点工作的最深感受,两组队员一致讲到了“队伍”的意义。工作的成功开展离不开队员们和相关单位、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精诚团结,所以高效;齐心协力,所以高质;倾情倾力,所以信赖。虽然队员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专业,但在隔离酒店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在助力全球盛会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培养了深厚的情谊。
有朋自远方来
此次冬奥,我院共派出5组保障人员分别前往不同驻点开展工作,这其中,有着一支特殊的“一人队伍”。同其余4组医疗保障队不同,我院基建科副科长孙峰作为翻译保障人员,被选入海淀区冬奥运行保障工作组担任翻译工作,为隔离期的外籍友人搭建沟通的桥梁。
孙峰为外籍客人介绍注意事项
1月20日,在接到通知后第二天,孙峰正式进入冬奥闭环工作组。起初他的岗位是外环指挥部翻译,负责联系被隔离客人的联络官,协调客人的相关事宜及信息采集工作。在指挥部工作期间,为了让客人的他乡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他和组员们多次深入客人的居住环境实地考察,讨论分析客人的潜在需求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客人制定了详细的英文版温馨提示,大到每日医疗安排、生活起居事项、防疫要求等,小到遥控器、消毒片的使用说明等,只为确保客人能够尽快熟悉居住环境,并按照疫情防控管理办法做好个人消毒工作。
为客人制定的温馨提示
冬奥会顺利闭幕后,因部分内环翻译已达到下线标准,人员出现空缺,孙峰便主动请缨转入内环继续进行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
孙峰和外籍客人的沟通记录
内环工作需要和客人产生接触,因而相较外环风险性更高,除了需要定期随行医护人员为客人进行体检面询、生命体征检查、核酸采集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与客人每日进行交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解决客人的生活需求,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此外,还要在备班时随时接听值班手机,第一时间反应客人需求。
孙峰和第一位解除隔离的外籍客人
所有进驻隔离点的客人,每天早上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只有连续两天监测结果呈阴性,才能够满足解除隔离的条件。每天下午,翻译人员都要将客人的核酸报告发送给其本人,反馈交流相关信息。
截至今日,孙峰已在保障点坚守了43天,接下来直到冬残奥会结束,还有艰巨的任务等待他去完成;医疗保障组的郑思道和荣康宁也已投入为在京无固定居所的志愿者们进行后期健康监测的新一轮工作中。
此次任务中,我院派出的保障人员勇于担当,沉着冷静,顾全大局,出色完成了各自驻点的任务,以中西医人的高素养、强能力彰显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形象。张平在进驻隔离点后突发荨麻疹,但她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在电梯停用的情况下每天背着近20斤的消毒桶爬上爬下;孙峰年迈的爷爷在此期间身体抱恙,每年都和祖父母一起过春节的他因为没能陪伴在二老身边十分歉疚,但他迅速调整好心态,以极高的素养完成了工作。
感谢你们的无私付出,祝愿郑思道、荣康宁和孙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切顺利!
宣传科/夏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