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北京已然从放开前的“阴”盛“阳”衰变成了“一阴难求”,阳性痊愈后的人们笑称自己是“杨过”、“杨康”,但对于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来说,距离疫情过去、医患安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刚放开时,平日上班路上人流如织的地铁、大街小巷总是空荡荡的,但进了医院却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核酸采样岗、挂号缴费自助机前长长的队伍已经从院内排到了院外的人行道上;门诊大厅挂号窗口、取药窗口前人头攒动;科室候诊区到处可见焦急等候的患者和家属;医护们急匆匆地在诊室、病房间走动……发热、阳性居民的前来和随之激增的工作量使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几日,随着阳性居民的陆续康复,北京再次恢复了生机,可对于高龄或有基础病的人们来说,这个艰难的时期对他们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医院不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而医务人员也迎来了新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院内近80%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各科室本就有人员外派到方舱医院、方舱实验室、集中医学观察点、120转运专班等地进行支援,这下更是人手紧缺。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全院职工勠力同心,以极强的责任心和极高的素养确保了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携手共渡难关。
严阵以待,极限抢救
12月19日,急诊科快节奏的繁忙工作一如近期常态:抢救室、监护室全部满员,只能暂时停放在急诊候诊大厅和楼道内的病床上躺满患者,椅子上也坐满了正在输液和等候诊疗的患者。紧张的氛围,穿着防护服、隔离衣的医护人员急匆匆的脚步声和仪器的“滴—滴—”声充斥弥漫着整个科室。
临近中午,朱耀文主任和岳丽护士长正在监护室进行抢救时得知,一位来我院进行透析的老人在电梯间发生猝死,心跳、呼吸停止。接到通知,急诊科立刻派出医护前往救治,赶到现场时,一名路过的大夫正跪地进行心肺复苏,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由于科室内的平车、转运床、检查床全满,医护将老人抬上轮椅,迅速运送至科室,并果断在没有床位的情况下就地为老人交替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朱耀文主任冷静地完成插管,在开通静脉通路,抽血气用药后,老人逐渐恢复了意识。一番操作下来,防护服包裹下的医护已是大汗淋漓,然而,生死线上的拉扯却远没有结束,才接上呼吸机,老人再次心跳停止,血压下降。又是一轮紧张的心肺复苏和精准用药,下午3点,急诊科医护再次成功抢救了这位老人,下午4点时,老人经评估后已拔管,能够与人正常交流。
而奇迹背后,连续进行高强度抢救数小时的医护人员已濒临虚脱,还没有吃午饭的他们在老人状态平稳后,才终于暂时松了口气,就近从肯德基定了外卖。吃着快餐的朱耀文主任笑着感慨道:“这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肯德基!”
这顿“最好吃的肯德基”才吃到一半,随着患者源源不断前来,已经持续低烧了一周的岳丽护士长又赶忙换上防护服回到了一线,而这种情况在急诊科已不足为奇。由于科室工作的特性,短时间科内医护几乎全员受到感染且出现严重症状,最艰难的时候,朱耀文主任高烧后仅休息了一天就返岗工作,急诊护理团队只有岳丽一人还能坚持在岗。院领导高度重视急诊科的困难情况,连夜召开会议,院内各科室积极响应,脑病科、肿瘤科、呼吸消化内科、医学美容整形科、骨科、儿科、耳鼻喉科、体检科共计派出11名医护前来支援。“援军”似一股春风吹进正处于“冰点”的急诊科,看着一个个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就积极快速投入工作的支援同事们,岳丽深受触动,“要不是有他们,急诊科真的就支撑不下去了,非常感谢大家!”
然而,再多的人手,面对不停前来的患者和各种突发状况也是重负累累。每日最多十余例重症,有的送来时就需要立刻着手抢救,有的在输液时晕厥缓缓滑下座椅;刚成功抢救一人,新的急危重症患者又被送入科室……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医护人员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们每日最少工作10小时,中午的吃饭休息时间满打满算只有40分钟,还常常中途返岗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夜班护士自下午5:30工作至第二天早晨8点,近15个小时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喝水、上厕所这种只需要几秒、几分钟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是难以顾及,由于过度劳累,许多前来支援的医护不出一两天就复阳了,有护士在工作间隙难忍病痛呕吐……每天结束工作后,大家都累到不想说话,可不论多难受多辛苦,第二天上班时,又都是精神饱满的模样。
朱耀文主任为急诊医护购买的饮品
谈及近期的工作感受,大家没有抱怨,没有气馁,反而都充满骄傲提到了“成就感”。“身为急诊人,就要冲在前,要对得起这身白衣。我们每个人都尽全力做好工作,只要还能走路的,没有一人下线。当我们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看着他们陆续症状好转,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坚守疫线,高效救治
对于急需氧疗的危重症病人来说,气管插管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患者通过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可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但对医务人员来说,这却是最危险、最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医疗干预措施,而担当这一重任的,正是麻醉医生。
近期,在高危战线上作战的麻醉手术科医护人员相继受到感染,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病倒。钱玉龙医生在值班48小时后发烧38度,但仍然坚持做完急诊剖腹产手术。为了维持科室正常运转,确保孕产妇安全和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抢救,科主任韩雷在发烧第三天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到岗。
12月19日,脑病科一名危重病人血氧一度持续下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打开口腔、暴露气道、置入导管,这些插管的常规操作,在面对新冠病人时却变得如履薄冰,异常危险。由于插管过程中,患者气道开放,高浓度带病毒的气溶胶往往会随着插管的进行直接喷溅到操作者的面部,若此时患者出现呛咳、反流,麻醉医生的感染风险则会更大。韩雷主任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来到病人床旁,在给予镇静后顺利完成插管,经呼吸机治疗,患者血氧由60%上升并维持在94%-98%,脱离危险。插管结束后,韩主任立刻返回科室,马不停蹄地又接诊了一台前置胎盘的剖腹产手术,一直到下午3点多患者顺利返回病房,此时韩雷主任已连续工作了72小时。
在如此任务重、风险大的情况下,麻醉手术科护理团队短时间内就病倒了三分之二的人员。为了保障急诊手术顺利进行,在岗人员文婷婷、李荣荣连续值守4天;白玉连刚完成转运专班任务下线回家,仅看望陪伴了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一天,便又返岗和冯飞一起在科内连续值守3天;杨金成、胡程程才结束为期21天的隔离点工作,就无缝衔接投入到科室工作;郑占峰从隔离点下线后,马上又支援进入120院前急救;王桂春,高迪、吴雪在烧退后马上主动到岗,以缓解人员压力……
疫情凛冬之下,职责越重,任务越重。面对重重险阻,麻醉手术科凝心聚力,不负使命,全力以赴保障了院内各项手术的正常开展。这样一支有技术、有毅力的队伍成为了生命危急关头,患者和家属的强效定心丸。
倾力协作,共克时艰
12月5日,心内科病房出现阳性病例,短短三天内,医护人员便陆续受到感染并出现高烧、疼痛等症状,本就有医护外派执行任务的心内科,这下更是人员紧张。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况,心内科医护展现出了极强的团队意识,他们“轻伤”不下火线,只要症状稍有减轻,便又带着病痛坚守岗位。为了避免在上下班路上感染其他市民,即使政策已经放开,他们还是选择了住在科室,时间最长的已经三周没有回家。
12月21日,心内科护士长李雅梅在忙碌的诊疗间隙利用极为短暂的休息时间接通了宣传科的连线。“我现在有几分钟时间,咱们抓紧沟通,等下我还得赶紧过去”,这是接起电话后,李雅梅护士长嗓音沙哑说出的第一句话。自19日起,仅3天心内科便收治了16例危重症患者。目前,心内科护理团队只有平日里的半数人在岗,因为危重症患者多,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高龄的老人,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足有往常的3倍。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休养,科室里像李雅梅护士长这样受到感染已经十余天但依旧没有完全康复的医护比比皆是,但面对监护室已经住满,同事们都饱受煎熬的情况,没有人推脱工作,也没有人因身体不适而疏忽职责,在大家的倾力协作下,心内科的工作就像疫情前一样井然有序地顺利开展着……
全员上阵,毫不松懈
除了文中写到的急诊科、麻醉手术科、心内科以外,全院各临床科室都在疫情挑战下面临着各自棘手的困难,他们相互扶持协作,在保障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有为别科支援仪器、器材的,有支援人手的,有支援我院发热门诊的,有支援方舱、隔离点、佑安医院ICU任务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疫情当前,全院职工以实际行动证明,中西医是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队伍!
纵然使命在肩,可职责之下,强忍病痛和劳累奔走在疫线的,也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如果您前来就诊,还请您对医务人员多一分体谅,或许和您沟通时,他们不似往常那般展露笑颜,言语轻柔,但那是因为他们可能已连续在一线奋战几十小时,因为他们还未痊愈的身体可能正经受着强烈的不适……您的理解,会给在这个寒冬腊月里,那些秉承生命至上,急病人之所急而舍小家、为大家的医务人员们,带来莫大的温暖与勇气。
正如我院院训“精中融西 博诚济世”所说,在今后漫长的抗疫路上,中西医全体职工将继续精进业务能力,勇于担当,携手前行,护佑百姓健康!
宣传科 夏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