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官方微信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本院区)
邮 箱:zxyxck@163.com
24小时服务热线:13521828421
版权所有: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备案号:京ICP备12006550号-1 中企动力 北京
党建园地
【党史必修课(四十六)】两弹一星 扬眉吐气
【摘要】:
法国科学院院长约翰奥·居里说:“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如果中国志愿军越过三八线,美国将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说:“如果朝鲜不能实现停战,美国将不对使用原子弹的后果负责。”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一个人可顶美军五个师”的钱学森突破美国层层阻碍,终于回国;已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彭桓武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他们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志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钱学森、周光召、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以及被追授勋章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赵忠尧、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正是这群最可爱的人,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科研,才有了国家的富强以及我们此时此刻和平安逸的生活。
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的腰板终于挺了起来,扬眉吐气!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促进了我国战略威慑体系的形成。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与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进展得以实现,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