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搜索

查询:

>
新闻中心

 人才招聘     |    网络地图    |    SEO标签

官方微信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本院区)  

邮 箱:zxyxck@163.com

24小时服务热线:13521828421

版权所有: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备案号:京ICP备12006550号-1  中企动力  北京

新闻中心

了解一下艾灸与灸疗

浏览量
艾灸是用燃烧着的艾绒温熨体表腧穴的中医外治疗法。人们使用灸法防治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皆说明灸法有其独到之处。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艾灸自古以来就作为防病治病的保健手段。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上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使用灸法保健防病称为逆灸。俗语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如果要身体健康,平安,可以经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人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灸法古称焫(同爇),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上说“灸,灼也,火音久,灸及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使用艾叶作为原料制成艾绒并点燃,在特定的穴位上施以不同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灸法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病。《千金方》上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毒气不能着人。”就是说人到南方吴蜀之地,需要在身上施以艾灸,可以预防疫气传染性疾病。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具有推动气血运行和温煦脏腑的作用。正气即指这种能够正常运行并具有抗病能力的气,可以运行血液,温煦脏腑,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化生精血,防御病邪等等。其中元气为诸气之本,《说文》“元,始也。”“人之所赖者,唯有此气耳,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如果正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全身抵抗力下降,则易受病邪之气入侵而患病。因此培补元气是“医家第一活人要义”。《纲目》“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指其"辟风寒湿瘴疟。"后世总结各家医案医话,认为艾灸具有回阳固脱,疏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强壮元阳,祛病延年的作用。
现代中外学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研究,证明灸后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红、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加强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
 
 
关于艾灸的医学实验效果已经做过多种研究,其致病原理呈现逐渐揭晓之势,但还有尚未着手研究,已被我们临床上所确认了的种种效果,现摘其大要如下。
1、镇痛作用:俗话说“灸为救急”,对于神经痛、风湿痛、头痛、胃痉挛等,其镇痛效果大多显著,一次见效者并不罕见。
2、促进血液运行,提高营养:艾灸作用于血管运动神经,灸后血管逐渐扩张,施灸部位出现明显充血,血行显著旺盛,局部营养加强,新陈代谢旺盛,包括胃肠吸收消化功能加强,全身营养改善,又对血行障碍产生种种疾病、炎症、肿胀等起到疗效,病理性产物水肿甚至出血等也会得到较快吸收。
3、抑制或兴奋神经:神经遇到刺激就会兴奋,刺激过度则产生抑制,巧妙地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艾灸治疗,可以使机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经兴奋起来,或是由于过敏而引起疼痛痉挛的神经镇静下来。当内脏发生病变时,经络或经穴在相应的皮肤反射区上会出现硬结或压痛,在此处艾灸,可以使该硬结或压痛减轻或消失。
4、调整各种分泌腺的机能:做艾灸时可以调整体内各种分泌腺,纠正其过与不足之处。例如慢性胃炎患者往往胃肠消化液不足,艾灸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好转;而胃酸过多患者,则适当加以抑制。
5、加强自愈能力:适当施灸,可增强人体正气,加强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治愈。
6、抗菌作用:研究证实艾绒烟熏对多种球菌、杆菌、致病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用艾条、艾绒烟熏,也可加入苍术、菖蒲等中药混合,用于室内消毒,其作用不亚于紫外线。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说。最早可追溯到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书中记载“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赌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雄毒气。”艾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芳香可以驱蚊蝇,也能净化空气。现代研究发现,在冷藏和室温下,冠状病毒活性稳定,达到37℃以上时,随着温度升高,病毒滴度逐渐下降。因此,加热具有消灭冠状病毒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灸法可以在5分钟左右使体表温度达到60℃左右,皮下温度达到50℃左右,可维持灸下组织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高温,达到灭活病原体的作用。即把“生苗”(未灭活的病原体),“煮”成“熟苗”(灭活的病原体)的过程,有效消灭病毒。另外,艾灸可能通过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来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据中医专家武汉疫区调查认为,此次疫病主要是寒湿或湿瘟,而艾灸对于寒邪、湿邪尤为适宜。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那么,具体如何进行灸疗呢?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艾灸方法。
选取纯艾条一支点燃,选择任脉上的穴位,进行回旋灸和温和灸。唐代的《外台秘钥》将其命名为“神阙”,是神气出入的门户。在这个门户上下左右分别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穴位。神阙上有中脘穴,下有气海、关元穴,两侧有天枢、大横穴。中脘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大约5横指距离),具有清除胃肠瘀滞作用,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本穴有开启、强壮脾胃之效。关元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约4横指距离),气海为脐下1.5寸,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一身元气之所;气海为全身大气所归,犹如百川汇海者,故艾灸腹部大穴即是对人体元气的培补。“枢为致动之机”,“脐下有横津”,此谓天枢、大横两穴为通行之径路。此外,“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平时也可以经常灸足三里穴,以达强健身体的作用。
 
 
具体操作时,用艾条一根,点燃后距离穴位(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等)2至3厘米,对诸穴分别进行灸疗,每次灸30-40分钟左右,以身体舒适为度。每周3-5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阴虚易上火的人群应多饮温开水。
小儿或皮肤敏感者可减少艾灸时间。每穴灸至潮红为度,也可5-10分钟一次,隔日做,连灸一周。
已有寒湿型感冒和疑似有接触者,宜先灸背部督脉、膀胱经,对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和风池穴进行上下回旋灸,再按上述方法操作,灸腹部穴位。严重者可循环往复,灸至身体轻快舒适为度。
注意事项:1.艾灸时忌过饥、过饱、酒醉、熬夜之后;孕妇、经期慎灸。2.艾灸过程中如有头晕、恶心、汗出、心慌、面色苍白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卧床休息,保暖,饮温水,或含糖块。3.艾灸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4.注意随时去除艾灰,防止其落下灼伤皮肤或衣物。5.施灸结束后一定要将火熄灭,以免发生火灾。
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实施的,有共通之处,两者往往结合使用,但是必须指出,灸法独具专长,不能以针代灸,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认为:“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可见灸法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
 
海淀中医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仪式在我院顺利举行
“医”路相伴 守护健康——我院工会登山活动
我院“消化内科”正式更名为“脾胃病科”
2024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产品介绍邀请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2024年3月院报
2024年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
我院京衡“名片”工程远程联合门诊开通并圆满完成首次试运行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届肾友健康促进会顺利举办
我院与北京化工大学携手共筑社会实践新篇章——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暨志愿者培训圆满举行
我院2024年清明节门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