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搜索

查询:

>
党建园地

 人才招聘     |    网络地图    |    SEO标签

官方微信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本院区)  

邮 箱:zxyxck@163.com

24小时服务热线:13521828421

版权所有: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备案号:京ICP备12006550号-1  中企动力  北京

党建园地

【党史必修课(四十七)】科教春天 万众欢腾

【摘要】:
 
   1977年10月,中央各大媒体发布了我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大地,广大青年奔走相告。有人形容说,这一消息犹如滚滚春雷,极大地激发了每个有志青年的斗志。
 
 
 
 
   1977年的北京,显得格外亢奋。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层的重视和关切下,历史的进程以箭步计。以中南海为中心,恢复高考制度形成的震波迅速扩展至中国的各个角落。由北京发出的时代先声,很快就得到散布于各个空间内的知识青年更亢奋有力的回应。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挑灯苦读,在相关书籍和复习资料极为缺乏的情况下,几个人围在一起轮流看、一起学,每个人的心脏都在奋力的跳跃着,毫不顾忌被煤油灯熏得黑乎乎的鼻孔和熬得彤红酸涩的眼睛。
 
 
   1973年,在河南省延津县一个在贫困程度上与凤阳县不相上下的村子里,一个迫切想要改变命运的高个子男孩儿,年仅15岁的他虚报年龄,并在国家征兵时被选上,他叫刘震云。那时的他,第一次离开延津县,第一次见到火车。那趟火车,把他和他的战友拉到了甘肃的一个大戈壁滩上。那时的他以及和他一样的农村青年,没有什么出路,当兵是条摆脱饥饿和贫穷的最优路径。当得知可以高考的消息时,1978年5月,刘震云跟指导员辞别后回到河南延津老家,一边当民办教师一边复习。他很清楚地感受到,那盏在每个夜风中摇曳着的煤油灯,点燃着他心里模糊的念想——要到延津以外的地方去。他想抓住这个机会,这或许是打开他人生另外一个窗口的通道。两个月后的高考,成绩煞是骄人——河南省文科状元,他拿着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赎了他的自由之身。
 
 
 
 
   1978年7月,已到而立之年的易中天,原则上已经超过了报考年龄,这次他直接报考武汉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功底深厚的他顺利被录取。其实,这是他的第二次高考,而第一次,是在十多年前。中学时期,他是典型的理科男:物理成绩没下过99分,化学不低于98分,数学成绩也在95分以上。1965年,18岁的易中天参加高考,他报的是实现科学报国梦的专业——导弹专业。这个专业在当时属于绝密专业,而身为大学教师的父亲是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列,家庭成分不够格。虽然考试成绩优秀,易中天还是在那年的高考中落榜了。生长在湖南的易中天自此报名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到了西北的广阔天地里。高考的恢复,政治身份不再是他参加高考的限制条件,但年龄上显然已经超出最高限度。但党中央为了保证优秀人才的充分录用,允许大龄青年直接报考研究生。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把易中天从北疆带到了中南地区,从理工男转入文史哲兼备的优秀文科生。
 
 
   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十多年积累起来的青年的命运,更改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航向。这一代青年跟国家一起共命运同呼吸,不断推动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整个祖国大地,焕发着生机和活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了国家的共识。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任何有希望的民族都高度重视教育。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